华夏基金李彦:一个行业轮动者的「政治经济学」
华夏基金的李彦有着鲜明的行业轮动风格,在一个轮动越来越快的市场里,这是一种极其「辛苦」的方法。
但不论是2020年重仓新能源,2021年下半年退出新能源之后又介入军工,他的每一步都踩在了风口之上。
而在2022年,由于受到俄乌冲突、新冠影响、欧洲能源危机等国际性事件的影响,资本市场犹如惊弓之鸟似的一路向下:在开年第一天便是全年的最高点。
在各大行业一片哀鸿中,预期改善的房地产,成为了全年中为数不多具备行情的行业之一。根据choice相关数据,房地产在中信一级行业中录得-7.25%的年度收益,显著低于上证指数15.13%的跌幅,位列第五,一改过去两年垫底的排名。
面对这样的机会,以行业轮动见长的李彦并没有错过。
在他看来,房地产从2021年年中就开始出现巨幅下滑。但伴随着房地产市场的低迷,政策的预期反而会越来越来高。另外在强监管下整个行业里的供给端会发生巨大变化,集中度的提升会使得行业的龙头显著受益。
基于政策以及行业两方面的预期,李彦在2021年年末开始逐步介入房地产行业。而行业之后的走向也确实如他所设想的那样:政策助力,集中度提升。
“到了2022年4月,在市场暴跌时,我持仓中的一些地产企业却涨了50%甚至翻倍,这个时候我就开始逐步卖出了”,他旋即又说到,“当然从事后来看,我可能还是卖在了底部。”
那么对于李彦来说,他为何能够保持行业轮动的高胜率?他的投资框架又是什么?在组合构建上他有什么样的特色?他对市场的未来又有那些观点?
01
中观比较的框架
事实上,行业轮动很多时候并不是投资框架本身,而只是投资框架的结果。对于李彦来说,支撑他在行业之间切换的底层逻辑是独特的基于政治经济学做行业比较的投资框架,当然还有华夏提供的投研支持。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制度和国外纯粹的市场经济或政治体制有着天然的区别, 所以中国稳定的政治体制和社会环境以及长期经济的持续增长是我做投资的基础。”李彦说到。
以动力电池为例,李彦认为从长期来看,国家为了避免在能源端被卡脖子必然会发展新能源;而短期来看,党中央、国务院、工信部以及发改委等多部门也在持续出台一些积极政策支持产业的发展。
因此即便在2019年下半年行业进入补贴快速退坡,市场一片悲观时,李彦依然选择逆势重仓动力电池相关产业链。而伴随着2020年欧洲新能源汽车的爆发,相关行业也迎来了一大波行情。
在政治经济学提供的自上而下视角之外,行业比较是李彦的另一个核心工作。
他会从产业周期位置、行业未来5年成长空间、竞争格局、估值水平以及股价相对位置这五个方面对不同行业进行中观比较,并从中选择当期性价比最高的行业进行投资以提高行业轮动的胜率。
“如果把世界上的成长行业都抽象为这张图,那么我投资框架的核心目的是要抓住中周期三到五年里这个板块的上升阶段,即从A点投资到B点,或者从C点投资到D点,而且要尽量去避免在中周期上升大周期里它出现中周期下降阶段,就是从B点到C点这个阶段。”李彦说到。
除了自身鲜明的框架,华夏大量优秀的投研人员和科学的考核方法同样是李彦投资的重要助力。
一方面华夏基金拥有大量的投研人员,能够帮助李彦更好地去了解不同公司的变化以及市场的最新观点,从而积累产业经验并缩短自身的学习曲线。
另一方面公司中周期的考核方法也能让李彦能够坚持自己的投资理念和投资风格,不会因为一时的失败而操作变形,最终形成正向循环以及成熟的投资框架。
03
聚焦的组合管理
行业轮动固然是李彦的特色之一,但这并不意味着他要对市场上所有的行业都了如指掌,相反,李彦会更加聚焦于自己能力圈内的三大行业:高端制造、消费以及科技行业。
“在未来的较长时间,我会尽量避免强周期行业、国际定价的大宗商品以及医药等专业性行业,同时会更加聚焦于高端制造、消费和科技三个方向,在其中的20个细分子行业里进行以年度为单位的中观行业比较或者行业轮动。” 在谈及自身的能力圈时李彦说道。
能力圈的聚焦也让李彦能够对产业进行更加紧密的追踪,一旦行业发生变化或预期收益率降低时便会及时卖出,进而避免组合的大幅回撤。
譬如在2021年7月,由于动力电池行业的绝对估值过高导致未来三到五年预期复合收益率大幅降低而选择了卖出,虽然没有卖在最高点,但却避免了后续的剧烈回撤;在2021年年末由于军工板块多数公司关联交易不及预期、国企改革短期无实质性进展叠加对欧美加息的担忧而选择逐步撤退,同样避免了后续的巨大回撤。
当然,短期撤离并不意味着完全看空,李彦认为自己介入过的许多行业从中长期来看依然极具竞争优势,只是短期股价的上涨压缩了未来的空间,导致行业整体的性价比有所降低而已。
尤其是动力电池行业,李彦认为这个行业中诞生了许多伟大的企业,甚至一些公司能够在全球市场中都极具话语权。经过一年多时间的调整,许多公司股价跌幅已经达到了30%以上,从这个位置再去计算公司未来的预期收益率时性价比就出来了。
就像他在采访中说的那样,“机会都是跌出来的。我不是一个趋势投资者,本质上我是一个在做成长股过程中,要去讲求性价比,找到好的买点和好的卖点的投资者。”
03
尾声:一个新开端
正确的方向是李彦进行行业轮动至关重要的一环,而这需要他对未来的政治经济状况有自己的研判。
站在2023年的开端,他认为扩大内需将会是未来一段时间的主旋律。由于2022年股票市场表现不佳,银行理财开始亏损,各类群体的风险偏好开始急剧下滑,三年期和五年期的大额存单反而成为了银行最抢手的产品。这也导致了2022年年底超额储蓄达到了8万亿之多。
因此李彦判断接下来国家出台的核心政策就是要引导这些人去消费,去投资。只有他们去消费电子产品、新能源汽车、住房之后,才能够让相关产业链上中低收入的群体挣到钱,从而进行边际消费倾向比较高的消费,最终达到全民的消费需求的提升。
扩内需的基础判断上,李彦再基于货币环境将持续宽松、超额储蓄将流入权益市场以及中国经济增长优势明显倒逼海外资金流入三大预期,最终得出成长股可能面临戴维斯双击的结论。
“当然,今年实体经济能否最后呈现出一个较强的复苏还需要持续观察。只有先解决了中高收入群体的投资意愿和边际消费意愿极低这一问题,才能够实现经济流转,最终进入全面复苏的阶段。”随即他又话锋一转,“不过在这个时间节点,已经有许多像新能源车、风电以及半导体这样的成长性板块具备了很强的投资价值。”
以风电行业为例,李彦尤为看好海风和出海两个方向。前者是由于沿海城市是中国最消耗电的地方,而海风发完电之后可以直接传到陆上,不需要像陆上风电一样去建特高压和储能。
后者则是因为欧洲在能源危机之后将会进入风电的大规模爆发期,届时中国的海桩、电缆等优势企业将会显著受益。
而对于目前最为火热的人工智能行业,李彦更是直言其可能是贯穿全年的一个重大主题,会有大量的B端和C端的应用落地。“ChatGPT革命性的体现是人类历史上第一次机器能够比较精确地理解人类的说话,提炼核心思想之后再生成对话的内容听懂人类说话。”
因此在人工智能时代,李彦认为它会在未来五到十年间渗透到社会的各个领域,而其中最好的投资机会就是海外龙头的供应商以及国内B端、C端应用落地两个方向。
“中国资本市场过往十年基金的复合收益率达到了10%以上。因此站在当前时点,在刚刚经历了2022年大幅下跌之后,伴随着我们日常生活、政治生活的逐步恢复,我有非常强大的信心和理由去重点参与这个市场,助力中国经济结构的转型。”
李彦在展望未来时坚定地说道,“而这个市场同样会为投资者提供一个合理的回报。”
风险提示:过往业绩不预示未来表现。基金有风险,投资需谨慎。
编辑:张婕妤